2025-09-12 20:49来源:本站编辑
"更年期顽固脂肪仅靠运动和饮食无法消除,但服用这个产品能减重10公斤以上。"
点击5日Instagram上发布的视频,一名自称经营肥胖诊所16年的医生如此宣称。乍看是医生分享的健康资讯视频,实则是利用AI合成的"深度伪造"技术制作。视频中"所有临床参与者四个月内平均减重15公斤"、"排出摄入脂肪量9倍"等说法均毫无根据。
社交媒体上冒用医疗专业人士的"假医生"广告正在激增。这些视频伪装成健康节目的剪辑片段,实则使用AI生成人物。多数包含"很危险"、"必须小心"等话术利用消费者焦虑。本报5日联合AI专家分析三家保健品公司在Instagram、Facebook和YouTube发布的3731条健康广告,发现695例(18.6%)涉及AI制作的假医生。
通过生成式AI网站输入简单指令,一分钟即可制作AI视频。专家指出:"AI视频常出现皱纹消失、声调过于一致、唇形不匹配等不自然特征",但强调"普通消费者难以察觉这些细节"。目前尚无社交媒体平台自动过滤此类广告。
专家警告,对数字环境较陌生的60-70代人群最易受骗。62岁的许先生观看AI视频后购买保健品表示:"我相信视频里的专家才购买,完全没料到是假的。"网络社区出现大量类似帖子:"父母看了医生或药剂师推荐保健品的视频后下单,药局却说成分未经验证存在危险。"
多数视频为推销产品公然散布谎言。某YouTube视频以"天然增高针:从169cm长到183cm的秘诀"为题,宣称"这个成分能让生长激素爆发性倍增"。其他视频声称"丹麦高中生注射生长抑制针后四个月长高20cm"或"180cm以上人群依法禁止服用",但欧洲根本不存在相关事件或法规。医学界警告:"从医学角度,特定成分能急剧增高的说法十分荒谬。"
根据《食品标识广告法施行令》,医生或韩医师等医疗专业人员不得在广告中背书产品功能或推荐商品。但目前对AI生成的虚拟医生尚无处罚依据。虽然强制标注"AI生成视频"可减少混淆,但规定此项义务的《AI基本法》需待明年1月才生效。详细实施细则尚未公布,社交媒体公司以影响服务质量为由反对强制标注,监管范围仍不明确。AI视频仍受《食品标识广告法》约束,食药处发现非法虚假广告时,可要求通信标准委员会阻断访问并实施行政处罚,违者最高可判10年徒刑或1亿韩元罚款。
首尔内科诊所医生透露:"患者听到AI传播的虚假信息后,越来越常质疑'为什么医生说的和AI声称的不一样'。"大韩医师协会官员强调:"通过虚假广告冒充医生牟利已构成欺诈,更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急需修订法律对此类内容进行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