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19:55来源:本站编辑
跪拜黑命贵、声明代词偏好、带孩子参加变装皇后故事会——这些行为注定将成为“觉醒巅峰”的永久注脚。幸运的话,这些作秀很快会过时到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曾跟风参与。但可悲的是,并非所有疯狂遗产都能轻易抛弃。触发警告——那些通过剧透小说戏剧结局来承诺情绪安全的提示语——正在持续扩散。
近几个月来,剧院成了这些烦人剧透的最佳温床。去年12月,布罗姆利小剧院提醒观看《尼古拉斯·尼克贝》的观众:本剧含有“狄更斯式贬损用语”。说真的,要是没有这些我才要退票呢!观众还被警告需准备面对“谋杀、性侵、绑架、精神疾病与性别歧视”。一月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提醒带孩子观看《红舞鞋》改编剧的家长:剧中会出现“舞台血迹、贬损性语言、悲伤场景与肢体暴力”。谢天谢地,他们至少说明了血不是真的!
三月份,《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观众被警告将遭遇“死亡、悲伤与负罪主题”,以及“涉及谋杀与过失杀人的表述及描绘”和“武器相关表述及描绘”。again,要是没有这些元素,我反而要控告他们违反《商品说明法》了。随着戏剧界惯例,触发警告在夏季蔓延至爱丁堡艺术节。《麦克白》的 fringe 剧场版警告观众注意“暴力、粗口与令人不安的主题”。但若论评奖,皇家歌剧院绝对拔得头筹——上周他们郑重提醒观众:开幕铃声“音量较大可能引起惊吓”。
如今随着新学年开始,触发警告回归其大本营:大学校园。伦敦大学城市圣乔治学院的文学系学生将被警告注意书籍中可能突然出现的各种“ disturbing 主题”,包括“饮食失调、艰难妊娠以及非传统或亵渎性宗教信仰”。
《电讯报》通过信息公开申请发现,负责“当代类型小说”课程的教师格外青睐吸血鬼题材。《德古拉》《我是传奇》(理查德·麦瑟森1954年恐怖小说)与《暮光之城》(斯蒂芬妮·梅耶2005年作品)均位列书单。我们暂且不讨论让大学生研读通俗青少年小说而非更多经典著作是否合理,这些堪称温驯的作品竟都附带触发警告:“有毒关系、末日主题、性传播疾病与精神痛苦”。更荒诞的是,吸血鬼书单还专门警告存在“禁忌的食人描写”。
显然,伦敦大学的教职员对学生智商抱有极大怀疑——居然认为需要特意告知学生不仅吸血鬼故事涉及食人,而且这种行径确属“禁忌”。求求你们保护我远离那些把小说当操作手册的学生吧!但正如剧院警告所显示的,并非只有教授觉得我们不是傻子就是游走在精神崩溃边缘。我们的文化守护者似乎把自己当作捍卫心理健康与道德标准的最后防线。
触发警告的持续使用意味着我尚未准备好庆祝觉醒文化的消亡。“人类情感脆弱——尤其当身份认同受威胁时”这一理念,已成为从跨性别权利运动到批判性种族理论崛起的核心支柱。但触发警告从来不只是情绪保护伞,始终带着政治使命。关于性别歧视、种族主义、阶级偏见、“过时用语”和“有毒关系”的警告,相当于在文本与戏剧上插满红旗。这与其说是保护心理健康,不如说是引导情绪正确反应。我们被告诫:不要放松欣赏演出,不要单纯享受阅读,务必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批判错误思想。
觉醒时代的过度行为或许不如两三年前显眼,但触发警告这种如同病毒后遗症的持续泛滥,意味着文化倒退随时可能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