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12:52来源:本站编辑
【编者按】国际风云再起,军事强人退场!英国国防参谋长托尼·拉达金上将今日卸任,留下的是一个在俄乌战火中重塑军事战略的英国。这位曾被赋予"重振欧洲海军霸权"使命的海军上将,却因应对欧洲大陆战争而载入史册。他力排众议向乌克兰输送致命武器,推动国防预算飙升,却也不得不面对英军装备老化、兵力短缺的残酷现实。当世界进入"第三核时代",这位掌舵人留下的不仅是7千枚导弹的军备计划,更是一场关于全球战略与本土防御的激烈博弈。接下来,让我们深度解析拉达金留下的军事遗产——
周二,托尼·拉达金上将结束其国防参谋长任期时的处境,就和他刚上任时一模一样——仍在应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带来的即时与长期影响。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被鲍里斯·约翰逊任命为"恢复英国作为欧洲首要海军强国地位"的海军将领,最终却因应对欧洲大陆战争而定义了自己的任期。
在基辅的闪电访问中,乌克兰总司令盛赞拉达金为加强乌克兰防御做出"个人贡献",并在他人犹豫不决时成为提供致命武器的"主要倡导者"。直到最后一天,拉达金仍在主导关于潜在安全保证的谈判。
除乌克兰事务外,他的任期还以制定清晰的国防愿景、拒绝北约与俄罗斯必战论的宿命论、推动跨党派达成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共识,以及加强英国军队与盟友联系为特点。这些举措为他赢得掌声也招来批评。要评判他真正的遗产,恐怕需要十年时间。
他的确日理万机。拉达金服务过两位君主,与四位首相、三位国防大臣、两位美国防长合作期间,英军训练了6万名乌克兰士兵,提供180亿英镑军事援助。英军打击也门胡塞目标,协助以色列防御伊朗导弹,从苏丹空撤数千人。国防部不仅向北约派遣舰机部队,还向远东部署两艘航母,并参与女王白金禧年、国葬、加冕礼等重大国事活动。
尽管作战行动频繁,但英国国防的脆弱性不容粉饰。就连乐观的拉达金都承认军队"未达应有实力"。这是和平红利幻觉、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后遗症、采购体系失灵、军种内耗及十余年前经费决策的共同结果——2009至2017年间军费实际下降22%。英国面临核威慑力量老化、兵源短缺、库存削减、舰队规模锐减、战机数量不足、陆军急需资本重组等困境。尽管2017年后军费回升,但扭转多年裁军影响绝非易事。
上任之初,拉达金就清醒认识到国家作为国际体系"核心要素"回归的意义。这要求从在灰色地带与对手"竞争"转变为正面"对抗"。正如四位首相的外交政策顾问约翰· Bew所写:"当今已非法治时代,强权政治正在各地显现"。
拉达金还警告英国正进入"第三核时代",其特征是"多重并发困境、核与技术扩散、以及原有安全架构几乎全面崩塌"。在这个动荡时代,他推断军队需要现代化,加强核常威慑一体化,并通过北约及关键伙伴(尤其是美国)强化集体安全。
他的思想融入今年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防评估报告,呈现出锐利的现实主义防御观,强调主权能力,将工业作为国家力量工具。尽管有人主张专注欧洲防御与大陆战略,拉达金坚持反对退缩为"堡垒英国",摆脱治安战思维,重新聚焦英国的大西洋侧翼,恢复传统海洋战略中海权的连通性以遏制俄罗斯。
核常威慑体系将获巨额投资(计划采购7000枚远程导弹),包括新一代核潜艇与隐身战机。用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的话说,这些"最大规模"的能力"无法临时打造",必须"在危机出现前就建成部署"。陆军将获得400亿英镑投资,数字自主无人技术将以更低成本恢复军队规模。工党希望借此创造就业、提升技能、扩大出口,建立更强韧的国防工业基础——但这都需要时间。
制定国防战略路线后,执行将交予继任者。风险诸多:在2030年军费增至GDP5%前资金持续紧张,国家财政困境可能使计划脱轨,某些技术设想可能过于乐观。专家担忧核投入增加会掏空常规力量。
拉达金构建全球联盟的外向型愿景能否抵御内向孤立主义的诱惑,尚待观察。退役将军们仍抱怨军队规模过小。国防部正启动改革以提升问责、精简层级、破除办事阻力——尽管以往改革屡屡停滞。
经历繁忙而重要的任期后,拉达金值得短暂休整。美国知名防务播客评价道:"他引领英国穿越战略激流,始终不忘军装之下皆是凡人"。他很可能成为一段时间内最后一位海军出身的国防参谋长。以其任职表现推断,退休后他将继续发出坚定、忠诚而审慎的声音。正如格莱斯顿对前首相们的警示,他绝不会成为"港口中漂浮的失控木筏——成为航行的威胁"。他依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