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告别:韩国兴起宠物葬礼潮,暖心仪式成生活新风尚

2025-09-10 21:07来源:本站编辑

【编者按】当毛孩子成为家人,告别就不再只是宠物的终点,而是情感的最后仪式。韩国正掀起一场宠物殡葬革命,从火化、葬礼到骨灰珠宝,宠物身后事逐渐走向人性化与产业化。然而,高价门槛与设施短缺仍在撕裂这场“最后的体面”——有人为爱犬豪掷千万韩元,也有人因找不到附近火化场被迫偷偷埋葬。当法律将动物遗体定义为“垃圾”,当社区抵制殡仪馆入驻,这场关乎爱与尊严的告别,背后是社会观念撕裂、政策滞后的深层困境。或许,每一个文明的社会,都该学会如何好好说再见。

韩国日益增长的宠物数量正在塑造新的告别文化,但高昂的价格和有限的可及性仍是许多主人的门槛

京畿道龙仁市的30多岁女性金志贤去年与她17岁的马尔济斯犬Kong告别。她前往附近城市一家配备火化场的宠物殡仪馆,为这位相伴多年的伙伴举行了最后仪式。

Kong的仪式几乎与人类葬礼无异:工作人员身着黑色丧服,轻柔地为它清洗身体,用麻布包裹后放入木制棺材。金家人聚集在独立告别室,棺木置于祭坛,大屏幕播放着Kong生前的照片。半小时后火化开始,最终骨灰被装入骨灰坛。

随着养宠人口达到1546万(占全国人口29.9%),宠物葬礼正变得普遍。服务对象从猫狗扩展到乌龟、鹦鹉甚至金鱼。

暴涨的需求催生了行业繁荣,新服务商不断涌入。但许多主人仍在挣扎——他们很难就近找到告别挚爱伙伴的场所。

政策推动与情感需求双重驱动

KB金融研究院6月研究显示,64.6%的韩国人会在宠物离世后举办葬礼(通过殡仪馆或兽医),较2023年的38.7%大幅上升。选择火化(最低15万韩元,约108美元)的比例也从29.5%升至49.5%。

这种爆发部分源于法律限制:韩国法律将动物遗体归类为废弃物,私自埋葬属违法。若不选择葬礼,主人只能将遗体装入指定垃圾袋——这对多数宠主而言不可想象。

但对更多人而言,情感疗愈才是核心原因。“当然是因为没有其他合法选择,但更重要的理由是:我能真心陪她走到最后,即便花费数十万韩元”,金志贤坦言,“‘这真的是告别了’的仪式感,让我的心有了着落”。

丽岩大学动物福利教授李雄钟指出,宠物葬礼兴起反映了韩国社会观念的转变:“过去宠物常被当作玩具,如今对现代韩国人而言,它们承载着深刻情感。失去宠物可能导致严重心理创伤(即宠物丧失综合征),葬礼能帮助家庭美好地终结与宠物的羁绊。”

需求将持续增长:KB研究显示,自行埋葬宠物的比例从两年前的58.7%降至31.6%,另有84%的宠主表示未来会选择宠物葬礼(此前为64.6%)。

市场爆发与服务升级

行业增长吸引了新入局者。韩国第二大人类殡葬服务商Boram Sangjo于2023年推出宠物品牌Sky Pet,提供包含场地、棺木、骨灰坛及专业殡葬师的全套服务,价格从180万到480万韩元不等。

Kyowon Life等企业也已入场,电信巨头KT甚至推出宠物葬礼订阅计划,费用直接计入手机账单。

服务品类日趋人性化:棺木从纸箱到梧桐木、胡桃木不等;裹布采用麻、丝绸或韩纸;更有公司提供骨灰制成的玻璃石、珠宝、雕像爪印相框等纪念品。

虽有人质疑行业利用主人悲伤牟利,但也有声音认为这些选择能缓解告别之痛。2024年经历爱犬离世的李姓女士表示:“殡仪馆曾推荐更贵选项,但我们只选了部分服务。另一家人毫不犹豫选了高价套餐——他们的狗才5岁,看起来心碎极了。”

必要却遥不可及的告别

据农林畜产食品部数据,韩国宠物殡葬设施从2019年的44处增至今年83处。但专家指出,许多地区依然短缺。

韩国动物福利协会会长赵熙庆解释:“法律虽为行业提供制度基础,但许多地区将设施视为‘邻避项目’,建设频遭反对。”在零设施的济州岛,主人必须带宠物前往本土,目前正因居民持续抗议导致私营养殖场许可被拒而引发诉讼。

本土同样存在类似纠纷。全国79处带火化功能的殡葬设施中,31处集中在京畿道,其余多在釜山、大邱等大城市。

赵会长指出,这迫使许多主人违规埋葬宠物,既可能伤害自身也可能破坏环境。

价格门槛与政策呼唤

费用是另一道坎。据宠物殡葬企业21 Gram数据,宠物离世后紧急安排的葬礼平均费用为68万韩元,提前一月规划仍需50万韩元。对已为老年宠物支付年均超100万韩元医疗费的主人而言,这无疑是沉重负担。

为改善可及性,部分地方政府开始建设公共殡葬设施并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但专家呼吁需进一步弥合“事实必需的宠物葬礼”与“现实阻碍”间的裂缝。

李教授强调:“随着单人家庭增多,宠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超越以往。政策支持必须跟上,否则可能导致从环境问题到心理创伤的多重风险。我们需要建立全国性体系,确保主人能顺利举行葬礼,不再陷入困惑与额外痛苦。”

红界智库原创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 韩国 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