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12:34来源:本站编辑
今日,教宗利奥十四世将主持任内首次封圣仪式。原定今年初举行的这两场典礼,因前任教宗方济各逝世而推迟。获封圣者分别是都灵天主教活动家皮尔·乔治·弗拉萨蒂(二十世纪初人物),以及21世纪首位圣人卡洛·阿库蒂斯——这位被Z世代冠以"上帝网红"戏称的少年。从逝世到宣福再到封圣,往往需历时数百年的认证流程,核心在于奇迹归因。这套机制既令人着迷,又在哲学层面存在根本缺陷。
伦敦出生的意大利少年阿库蒂斯2006年因白血病逝世,年仅15岁。他在临终前创建的网站,致力于记录全球所有圣体奇迹——即涉及圣饼化为血液或心脏组织的神奇现象。这项互联网时代的传教工作,为他赢得了那个略显浮夸的绰号。但助他封圣的两项奇迹,仍延续着千年不变的经典模式:疾病治愈。
2020年经方济各认证的首个奇迹,是据称一名患先天性胰腺疾病的巴西男童触摸阿库蒂斯衣物后痊愈。医学界公认该疾病仅能通过手术治疗,而医生却宣布男童完全康复。第二个关键奇迹发生在佛罗伦萨,一名遭受严重脑创伤的学生同样经历不可思议的康复,这将推动阿库蒂斯在明年春季正式封圣。但究竟何为奇迹?我们是否有充分理由相信奇迹确实发生?
《天主教教理》将奇迹定义为"唯有神力方能实现的征兆,如治愈疾病或掌控自然"。梵蒂冈圣徒宣封部专门负责核查上报事件是否符合定义,并评定当事人品德是否高尚。该部门若确认两项标准达标,即向教宗提交报告,最终由教宗决定是否进行宣福或封圣。
约三百年前,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在其著作《人类理解研究》中断言:相信奇迹发生从来都不理性。他将奇迹定义为"神明意志或无形中介对自然律的违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定义与天主教教义存在相通之处:奇迹必须违反自然法则——必须是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至少在当时)。两种定义共同引发了数百年来哲学家与科学家持续争论的命题:自然律的本质是什么?违背自然律意味着什么?这是否恰恰证明所谓自然律根本不是定律?
休谟的论证深刻揭示了人类信念的本质:当有人宣称见证奇迹时,唯有"证言虚假的可能性比所述事件更不可思议"时,才应该采信其说。休谟认为,相比整个过往经验被推翻(例如疾病不可能因触摸衣料而痊愈),证人出错或存心欺骗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梵蒂冈的奇迹评审委员会自然不会采用休谟式的推理逻辑——否则任何封圣程序都将无法推进。他们的前提是奇迹确实存在,且相信奇迹不仅合理更是值得推崇的。但阿库蒂斯的封圣典礼,终究促使我们对其治愈奇迹提出耐人寻味的质疑。而这种质疑本身,始终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