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告别套路,打造纯粹理想花园

2025-09-10 09:34来源:本站编辑

【编者按】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人山人海的网红打卡地、需要抢预约名额的展览、充斥着儿童游乐设施的公园。但真正的宁静与美好,究竟藏在哪里?今天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一座“反潮流”的花园——它拒绝排队文化、远离亲子营销、不屑讨好大众,甚至傲娇地写着“禁止野餐”。在这里,没有21世纪的焦虑感,只有鸟鸣、苔藓和一棵等了二十年才开花的木兰。或许,真正的奢侈从来不是挤进热门清单,而是敢于对世界说:我不排队。

“永远别排队”——这人生信条真不赖。它让我成功避开了游客扎堆的网红地,绕开了“儿童免费”“快速通道”的噱头,更对那些“多景点联票体验”嗤之以鼻。我的建议?但凡要你预约时间段的场所,干脆别去。

正如罗素在《幸福之路》中所说:“噪音和陌生人的持续在场会带来疲惫。”在这种环境下,你根本没法静心欣赏艺术杰作或伟大建筑。当我正琢磨罗塞塔石碑的解说牌时,可不想有人凑到我肩旁同步阅读——尤其还嚼着草莓味口香糖。

再美的花园,也可能被他人(以及他们的孩子)毁成地狱。真正享受一座花园,需要持续不被干扰的宁静,需要诗人安德鲁·马维尔所说的“美妙的孤独”。唯有远离“愚蠢的喧闹”与“繁忙的人群”,才能让心灵沉入幸福,戴上“安宁的花环”。

于是在西萨塞克斯郡一个闲适的周日下午,我刷了六座公共花园的官网,想看看它们除了植物之外是否还推销(排名不分先后):冒险乐园、亲子娱乐、课程联动教育展、气候变化展览、拯救地球倡议、满格信号、企业活动、接送点、单行路径、 curated 遛狗路线或艺术工坊。

唯一啥都没有的,只有High Beeches花园。它安于只做一座花园——官网明明白白写着“陡坡”“粗糙小径”“无围栏水域”,仅周一允许遛狗,甚至懒得提备用停车场。最重要的是,它毫不承诺“吸引多元新受众”。在我看来,High Beeches是铁了心不排队——或者说,压根没打算走进21世纪。妙极了。

停车场几乎空着,入口根本没人排队。我原本秉持“玫瑰改名也芬芳”的态度,懒得看植物标签,只是独自沿着林间小径漫步,最后坐在阳光洒落的空地上,远望丘陵发了好久的呆。过了一会儿,我闭上眼听鸟鸣。

继续闲逛——穿过玛丽女王步道,经过拿破仑柳树(从他墓旁那棵传承而来)——竟撞见一位苔藓学家正用放大镜观察树皮上的青苔。“丝光赤藓,”他指着苔藓宣布。我怀疑这地方是不是只讲拉丁文,于是凑近树身看标签,“垂柳,”我轻叩树干念道。“鼠尾藓,”他立刻指向另一处苔藓回应。我词穷点头,记下名字溜了。

拐过弯,一位气质儒雅的先生正坐在长椅上读《旁观者》杂志。我夸他品味好,闲聊中得知他曾在我们的竞赛中赢过一箱雪莉酒。

原来这位先生和夫人(爱德华·博斯科恩的后代——那位喊出“等到看见法国人眼白再开火!”的海军上将)共同经营着High Beeches。他亲自带我游览,我对着罕见的美丽宝华玉兰轻声赞叹——这棵树在1987年大风暴中受伤,等了二十年才重新开花。

他指给我看马厩钟楼,是1924年德比大赛赌马赢钱建的(那匹马叫Spion Kop),又说起岳父母1967年在拍卖会上买下这里。当时的唯一竞争对手是个木材商:“如果他拍成功,今天这儿半棵树都不会剩。”我感谢这里没有充气城堡和寻宝游戏,并为禁止野餐的规定鼓掌。“不符合我们调性,”他淡然道。

但是……如果人少体验更好,难道不会吸引更多人涌来?优秀花园是否注定自我毁灭?未必:High Beeches开放半个多世纪了,却依然是宁静绿洲。如果大多数人更爱21世纪便利型花园,那对我们这些只想在“香草与鲜花”中享受“甜美健康时光”的人来说,岂不更妙?

红界智库原创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 套路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