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医疗项目利润暴涨却持续缩水,数据揭秘行业怪象!

2025-09-09 19:55来源:本站编辑

【编者按】医疗体系的核心矛盾正在这里赤裸裸暴露!救命的手术明明涨了价,医生收入增加了,但操刀救人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这不是简单的钱的问题,而是整个医疗资源分配的结构性危机。当癌症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越来越长,当急诊室里找不到足够的外科医生,我们不得不问:高薪为何留不住救命的手?这背后是区域失衡、科室冷热不均、职业成就感流失的多重困境。金钱刺激只是止痛药,真正需要的是重塑医疗价值体系的手术刀。

医生做关键手术报酬提高了,但手术量却持续下降

尽管救人性命的医疗处置财政补偿有所改善,政府数据却显示这类治疗在一年中的实施比例持续降低。

根据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金美爱议员周四公布的医疗保险审查评价院数据,2024年所谓“必需医疗”占比仅为医疗总费用的19.2%。这一数字延续了下行趋势——2022年为20.9%,2023年为19.3%。

在韩国,“必需医疗”指若延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诊疗。根据大韩医师协会2021年的定义,这类治疗应不分地区和时间平等提供,并在公共医疗体系中优先保障。这是社会共识术语,尚未形成法律定义。

急诊、创伤、心脏、脑部、癌症、重症监护及重大传染病相关医疗,均被常规认定为必需医疗领域。

金议员的报告显示,经政府医保部门评估决定医护人员报酬的相对价值标准中,胸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及小儿外科的手术价值系数均获上调。这意味着医生实施这些关键手术时,从患者和政府医保体系获得的报酬都比以往更高。

但报告同时指出,这类必需手术的总收入反而减少,表明救命手术的实施量较以往下降。这反过来揭示了关键领域可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存在短缺。

国民健康保险公团2024年10月披露,胃癌、肝癌患者在确诊后等待一个月以上才接受手术的比例持续攀升。2015年至2024年4月期间,该比率从2015年的30.9%升至2022年的40%。

长期人员短缺加上去年大规模离职潮,导致癌症手术量低于以往。健康保险公团4月数据显示,去年2月20日至10月31日期间,全国七大常见癌症手术量仅为25680例,较上年同期下降7.3%。

金议员强调:“政府虽迟来地提高了价值系数,但必需医疗领域仍面临诊疗费过低和人员短缺……需要综合施策,包括推行(偏远地区)激励制度、填补急诊与儿科人员缺口等多项措施。”

红界智库原创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 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