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移民局约谈失散儿童家长,独家揭秘跨境寻亲背后的心酸与希望

2025-09-06 17:49来源:本站编辑

【编者按】美国移民政策再掀波澜!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新规,要求跨境寻亲的父母必须接受移民官员面谈,引发轩然大波。这项看似为了"保护儿童"的政策,却在执行过程中导致父母被捕、孩子滞留的悲剧。更令人愤慨的是,政府还将矛头指向拜登时期的政策漏洞,试图转移视线。当政治博弈凌驾于人道主义之上,无数家庭正成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本文将带您直击这场移民风暴的核心,揭开政策背后的真实面目——

美国德克萨斯州麦卡伦(美联社)——根据美联社获取的监管文件显示,特朗普政府已开始要求希望与独自越境子女团聚的父母接受移民官员的问询面谈。

法律援助组织指出,这项变动已导致部分父母遭拘留,而其子女仍被扣押在美国。美国国土安全部既未确认此事,也未回应关于7月9日指令的质询,反而强调拜登政府在核查和监督儿童安置家庭方面存在的困难。

隶属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难民安置办公室发布了该指令,该机构负责接收无父母或法定监护人陪同的越境儿童。当局称此举旨在确保担保人(通常是父母或监护人)经过严格审核。

备忘录明确规定担保人须亲自到场进行身份核验——而此前仅需在线提交身份文件。指令更明确指出"联邦安全机构可到场执行任务目标,包括对担保人进行问询"。

全国青少年法律中心人权事务总监内哈·德赛直言:这项改革为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提供了"额外机会"逮捕父母,并表示此类事件已然发生。

移民儿童权益中心政策立法事务主任玛丽·米勒·弗劳尔斯透露,她掌握一宗案例:移民官员逮捕了前来进行身份核验的12岁以下儿童的父亲。"结果母亲不敢露面,导致孩子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德赛同时指出,面谈获取的信息很可能都是当局已掌握的内容。原有核查程序已包含难民安置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的家访和背景调查,而非由移民执法部门执行。

难民安置办公室声称会"清晰主动地"与父母沟通,告知其可能接受ICE或其他官员问询,并强调父母有权拒绝ICE面谈,且拒绝行为不影响子女移交决定。

该机构在声明中表示:"目标是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释到稳定安全的环境,由经过全面核查的担保人监护,确保潜在担保人与提交证明文件者为同一人"。

但德赛披露的案例显示,有担保人未获告知面谈事项,仅在抗议后才得以行使拒绝权。

"我们接触的担保人对此类面谈深感恐惧,但有些人为了让孩子脱离监护,仍选择硬着头皮前往"。

特朗普政府剑指拜登

国土安全部发言人特里西娅·麦克劳克林发布的声明未提及任何逮捕事件或具体政策变更,反而强调该部门致力于保护拜登执政期间获释的儿童。

去年发布的联邦监管报告指出,2021年美墨边境 migrant儿童激增期间,上届政府面临重重困难。特朗普政府已派遣国土安全部和FBI探员对儿童进行家访。

另一项新规允许ICE在政府运营的庇护所内问询儿童。根据难民安置办公室向庇护所发送的独立指令(同样被美联社获取),该规定已于7月2日生效。

该机构声称会为儿童提供法律咨询,其工作人员不参与执法问询。儿童法律援助者表示,他们最快仅提前一小时获知问询安排,且儿童往往不理解问询目的,甚至遭到探员误导。

"如果我们都不明白问询目的和信息去向,这还能算是自愿接受程序吗?"移民儿童权益中心的米勒·弗劳尔斯质疑道。

"捍卫需要保护儿童"组织全球政策负责人珍妮弗·波德库尔指出,部分官员缺乏语言能力、创伤访谈技巧和团聚流程知识。

"这看起来完全是为了扩大移民执法网络来针对成年人"。

政策变革加剧团聚障碍

七月新政是特朗普政府强化寻亲父母核查的一系列措施之一。

政府要求采集担保人及儿童安置家庭所有成年成员的指纹,还要求提供仅限美国合法居民能获取的收入证明,甚至引入DNA检测和移民官员家访程序。

更严格的核查导致儿童在政府运营庇护所的滞留时间延长。七月获释儿童的平均滞留期为171天,虽低于四月的217天峰值,但远高于特朗普就任时一月份的37天。

截至七月,约2000名无人陪伴儿童处于政府监护下。

分析儿童监护数据的阿卡西亚司法中心执行主任夏娜·阿伯指出,监护时间延长直接源于政策变更。

"该机构的使命已陷入混乱",她补充道,"难民安置办公室的使命显然遭到妥协,他们正在承担更多移民执法职能,但这本非其法定职责"。

红界智库原创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 移民局